“立志于千秋伟业,百年恰是风华正茂。”在团员培养及团的建设的过程中,财经学院团委一直坚持立足学生、结合实际、发挥实效的中心思想,将“团聚青春 凝聚青年”4+12团员培养及团的建设品牌作为抓手,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依托,推动学院团员培养及团的建设工作标准化、专业化,用实际行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。为促进学院学风建设,组织“一周一好书推荐”系列教育活动,本周推出《目送》书籍分享。本期由财经学院学生会教学信息部承办。

《目送》是龙应台创作的散文集,首次出版于2008年7月。龙应台,女,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的眷村,台湾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。1984年,龙应台于《中国时报》撰写“野火集”专栏,引起反响后隔年出版,其主要作品有《野火集》《人在欧洲》《美丽的权利》等。本书的创作是因为年纪的关系,56岁的龙应台意识到时间的流转,开始专注于生活的细腻体会,而从来不敞开自己的她在《目送》中选择以文字挑战思考中的“生死大问”。

《目送》的书名来自于龙应台创作的同名散文,书中共收录73篇散文、近70幅摄影照片,作者记录了生活中的那些“稍纵即逝”。她通过简单的文字,展现一幅幅生活的幸福画卷。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一改犀利的文风,以温柔婉转的文字,写父亲的死亡、母亲的衰老和失智,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;写兄弟的“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”;写一个人的走路、赏树、观鸟、拍照、生活;写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,情意满满的亲情,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;写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,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。这本书中处处是读者感同身受的亲情滋味,篇篇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。
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”,“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”,作者说过一件事情的毕业,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一颗平静和顺其自然的心接受一切,无论是长大还是变老,爱的本质永远都不会有变化,愿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爱的那个人。
(图 | 朱哲昊 文 | 朱哲昊 审改老师 | 刘祖琴)